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上饶市行政区划格局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市辖区从1个增加到2个,相应的下辖县也由原来的10个减少到9个;二是调整后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增加到1686.5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到118.3万,分别是调整前的5.5倍和2.8倍。
为什么要将广丰撤县设区?
广丰撤县设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为促进上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符合中央关于城镇化的战略决策精神,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省级区域发展决策部署,对于上饶包括广丰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1+5”信江河谷城镇群建设步伐,促进上饶融入“三区一带一群”等国家重点建设规划(三区:即长三角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一带:即长江经济带,一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进一步打造内陆城镇化建设示范区。
二是有利于拓展上饶城市规模和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打造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
三是有利于提升上饶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造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幸福城市。
撤县设区对广丰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
撤县设区将对广丰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包括:
(一)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撤县设区后,广丰融入市中心城区,层级提高,必然可以比县级争取到更多的中央和省级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有利于更多的发展要素聚集。撤县设区后,广丰与主城区的政策差距消除,将形成“高地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同时,市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也将千方百计引导全市生产要素向广丰合理流动。
(三)有利于得到更多的辐射带动。撤县设区后,广丰从规划中的“1+5”信江河谷城镇群中的“5”融入处于主导、枢纽、轴心的地位的这个“1”,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得到各方的辐射带动必然增多。
(四)有利于增强居民心理认同感。广丰和信州区均属吴越文化区,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集体人格等方面基 本类似,文化同宗,习性相近,方言几乎相通。撤县设区后,广丰居民成为设区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同城的心理认同感将会更强。
(五)有利于 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撤县设区后,广丰干部群众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出行、水电气服务、环境卫生、物质生活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就业、社会保 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等将逐步执行设区市标准,将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的提高,必将使干部群众迸 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更大活力。
广丰撤县设区对机关事业单位有何影响?
上 饶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广丰撤县设区“一个统一、两个不变”的原则,即:统一规划、保持现行政管理权限和财政体制不变,实行整建制改区,同时还将按“权 力下放、重心下移”精神,进一步强化市辖区的事权与职能。因此,广丰撤县设区后机关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撤县设区后政策有何调整?
农民进城按照“就高不变低、就宽不就严、就好不就差”的原则执行相关政策
撤县设区后,保持原广丰县已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支持广丰区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要积极衔接有关政策法规,实现改区后农民进城按照“就高不变低、就宽不就严、就好不就差”的原则执行相关政策。
户籍、社保、医保等实行“新证新规定、老证老规定”
撤县设区后,原则上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计划生育、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机动车管理等管理体制、权限保持不变,维持现状。依据属地管理和不增 加群众负担的原则,采取“新证新规定、老证老规定”的办法。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各类登记信息和证照继续有效,对到期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各类登记信息 和证照进行逐步调整,确保企业生产、群众生活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涉及户籍、身份证、婚姻登记、土地登记、房屋登记等已有手续冠名不需更换,保持原有效 力。新登记的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土地证、房产证等按设区后的新名称冠名。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政策暂时保持不变,今后逐步按照市辖区标准调整
医疗、教育、体育、文化、公安、交通(如城市公交)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政策保持不变,今后逐步按照市辖区标准予以调整。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等投入。
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保持现有的政策不变,今后逐步按照市辖区标准予以调整。